《寶貝,你就是你,不該被拿來比較》
你聽過2歲貓狗嫌嗎?或是國外常講的terrible two,知道為什麼2歲的孩子特別不受控嗎?
孩子越是接近2歲每次帶出門總是會因為孩子過度活潑(跑來跑去)或是自我(自己跑掉)等行為被拿來比較,有些媽媽會因為自己把孩子訓練得乖巧而得意,讓我的孩子顯得皮,他的孩子顯得乖多了;其實我認為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不同本來就不該被比較。
加上我最近好喜歡研究 #大腦科學 跟 #兒童發展行為,所以我很清楚知道佑董的行為是如何產生的而且為什麼產生。
2歲貓狗嫌、terrible two的來源是因為孩子接近2歲開始發展自我,是「我」膨脹最大的年紀,要到3歲多才會緩慢下來進入下一個階段。
2歲的孩子跟動物是一樣的,他們的行為都是來自本能,他們沒有太多能判斷對錯的生活經驗,沒被燙到之前不知道燙是什麼意思(所以我會在小孩硬要吵鬧玩水龍頭的時候故意調熱不會受傷的水溫讓他去燙到才有身體記憶;咖啡也是硬要喝就給他舔一口以後說到咖啡他就知道是媽媽的不會去碰。)
2歲的孩子如果肯自己在陌生環境中冒險代表安全感跟自信心建構得很好未來在學習當中傾向自己找答案,也會影響到4歲之後的專注力。
外顯乖乖的孩子多半是因為分離焦慮的比較明顯,害怕模式環境,甚至害怕被罵、害怕沒看過的人、事、物。
因為孩子在2歲之前的大腦內部設定還沒有自制力這件事情,大腦跟所有器官一樣都是一點一點長大的,功能一點一點健全。
這跟為什麼小小孩子吃蜂蜜會致命,小時候只看得到黑白,色階是慢慢發展的,所以孩子沒辦法分別相似的顏色(因為還沒發展到那裡,毛沒長齊就是沒長齊咩!)
兒童的情緒腦比理性腦發展的速度快很多,機乎是一出生就有情緒感受,所以他們快樂的時候很快樂,悲傷的時候就哇哇的哭,但是理性腦是後來發展建的喔!大人可以經由一次一次的情緒引導幫助理性腦發展,最早開始引導的時間就是差不多接近2歲。
人類是很複雜的動物,像6歲視力才真正發展完成,情緒穩定要一路到20歲左右,當然有些人早一點,有些人慢一點很正常,這跟我數學爛,你數學好是一樣的。
通常幼兒發展工作者或是有進修相關知識的人看到佑董都會說:「你這個孩子教得非常好,你看他的大小肌肉跟行為發展都很協調。」
佑董自己開門要跑出去玩的時候會說:「安全感建構不錯,這樣的孩子之後念書會很願意主動找答案,看著他的安全就好。」(除了看著他的安全,我還會透過行為跟情緒的當下協助孩子發展理性腦,告訴他這樣的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總有一天他能聽得懂。)
有些人會說:「都沒有乖乖坐好,你看誰誰誰都不吵不鬧的,他怎麼會這樣跑來跑去啊!。」(用大人自己的看法去看待小孩的行為)
0-6歲是神速發展,差一兩個禮拜就差很多,不存在什麼差不多,因為真的差很多 哈哈😂
有時候帶著孩子跟長輩碰面也會被講說「沒規矩」「不乖」「不聽話」一旦我發現場合中負面語言太多時就會去跟孩子解釋為什麼大人說這樣是不乖,是因為什麼行為會造成什麼後果,所以以後我們該怎麼做。
不乖、不聽話、什麼態度這些對孩子來說都不具體,沒辦法去投射到行為上面對照所以沒有辦法理解,如果你真的要教孩子而不只是罵罵孩子,你應該把行為越具體的描述到他懂然後告訴他後果並帶著他想解決問題辦法而不是罵完就結束了。
如果有人跟你說「你這什麼態度」我們是不是常常也莫名奇妙不知道對方指的是什麼呢!到底什麼態度。對孩子來說「不乖」也是這樣的語言
親愛的媽咪們,未來如果有人輕易評論你的孩子,希望你們更有自信的去忽略這些語言,因為你的孩子不需要活在別人嘴裡,重要的是你知道孩子的發展階段在哪裡試著去理解並且讓孩子發展得更好。
對啦~如果你遇到不懂的人批評也不要生氣更不要批評對方,因為不是每個人都有義務學習兒童大腦科學的,不少人憑著本能也帶出了很棒的孩子。
#佑董一歲十一個月